close

在紀念史蒂夫·喬布斯(Steven P. Jobs)的活動中,人們將這位蘋果公司的聯合創始人與世界上最偉大的發明家托馬斯·愛迪生(Thomas Edison),亨利·福特(Henry Ford),亞歷山大·格拉漢姆·貝爾(Alexander Graham Bell)相比較。然而事實上,喬布斯並沒有將訃告中提及的人物當作自己的偶像,他樹立的職業楷模是愛德溫·蘭德(Edwin H. Land)——寶麗來公司(Polaroid Corporation)的天才設計師和即時攝影的發明者。

在蘭德所處的時代里,他近乎今天的喬布斯。1972年,他同時登上了《時代》和《生活》雜誌的封面,他或許是有史以來唯一能做到這一點的化學家。(即時攝影在當時是相當傑出的發明並且蘭德開創了整個媒介。曾經有人開玩笑說他在幾個小時內就勾畫出了整體思路,然後花了近30年的時間去解決細節問題。)你對蘭德了解得越多,你就越能認識到喬布斯和他是多麼得相近。
        
通過嚴格的專利實施,他們締造了市值數十億美元的發明公司。(這也保證了公司在困境中的競爭力以及增長的利潤空間。)他們都是自學成才者,大學肄業生(蘭德來自哈佛,喬布斯來自里德學院),通過培養極其優雅的品味來彌補他們失去的教育。在寶麗來(Polaroid),蘭德曾聘用史密斯學院(Smith College)藝術史專業最為聰明的學生,並讓他們參加一些科學課程,蘭德希望無論討論麥克斯韋(Maxwell,英國物理學家——譯者注)方程式或者雷諾瓦(Renoir,法國印象派大師——譯者注)的筆觸, 這些化學家都能跟得上節奏 。

最重要的是,蘭德相信科學演示的力量。從60年代起,他開始着手將寶麗來的股東大會轉變成引人注目的介紹公司方針路線的展示。在一個完美地藝術導向環境中,有時在各個段落之間會伴隨着現場音樂,他站在舞台上,幻燈片投射在他的身後,他的手裡拿着新產品,不需要借用蛇油推銷術你同樣會被吸引到蘭德的世界里。在下午行將結束的時候,你可能仍想待在那裡。

三十年以後,喬布斯除了穿上黑色高領絨衣和牛仔褲,基本上和蘭德做着同樣的事情 。他公開、毫不掩飾地表達對蘭德的仰慕之情。1985年他告訴一位採訪記者,「這個人是國家的財富。我不能理解,為什麼像他那樣的人卻不能被當成榜樣:這實在令人難以置信,宇航員被當作偶像,足球運動員也是偶像,而蘭德竟然不是。」

這兩位巨人至少會見過兩次。約翰·斯卡利(John Sculley),這位與喬布斯最終發生衝突的蘋果公司CEO參加過一次他們的會議。在會議上,喬布斯表達了對馬薩諸塞州坎布里奇的蘭德實驗室的朝聖之意。他還在自傳中寫道兩個人都有過類似的奇特經歷。蘭德博士說:「在我製造出一部真正的寶麗來相機之前,我可以想象出它應該是什麼樣的,那是如此的逼真,好像它就放在我面前一樣。」史蒂夫則說:「是的。這也是我創造蘋果機的方式。」他說,只用過PC的人不可能告訴我MAC應該是怎麼樣,我們沒辦法做市場調查。所以我不得不努力創造出來,展示給人們看並問他們:『你們覺得這怎麼樣呢?』」

他的世界觀完美地迎合了蘭德的言論:「市場調研是當你的產品質量不好的時候做的」。而他的創新意識:「每一項重大發明,「都應該是令人震驚、出乎意料的, 且在世界尚未準備好之前出現。如果世界已經準備好了,它就不是一項重大的發明。」 蘭德曾經這麼說過。三十年以後,當一名記者問喬布斯 蘋果在推出iPad之前做了多少市場調查,他回應道,「什麼都沒做,顧客不需要知道他們自己想要的是什麼。」蘭德,同喬布斯一樣,是一位完美主義審美家,對產品設計堅持己見。他在發展研究、精雕細琢上的花費,有時讓華爾街的分析家們對寶麗來股票失去信心。因為他們認為這個公司不太關注花費底線。(一名股票持有者一度質問蘭德這件事,他回應道,「底線在天堂。」)

他的最高成就是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的風箱式SX-70照相機。在那個年代,它是一個奢侈品,並且就像30年後的iPod一樣讓人渴望擁有。一碰觸它,它就露出一個扁平、清晰的袖珍稜鏡,非常漂亮地包裹在毛絨絨的鉻革里。一名資料提供者說,他花費了20億美元(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早期的美元)用於研發相機和電影。喬布斯有同樣的經歷,他認為:「他不止是我們這個時代偉大的發明家之一。更重要的是,他發現了藝術、科學與經濟的交叉點,並且建立了一個機構來展現它。」

同喬布斯在1985年的經歷一樣,蘭德被迫離開他所創建的公司。在70年代中期,蘭德投身於一個註定失敗的被稱為寶麗來自動顯影電影設備的項目中。這是一個8毫米的家庭影院即時系統。那是一項輝煌的科技,同樣也花費了至少十年研究才得以面世。然而,它卻被索尼新興的 Betamax 錄像機扼殺於搖籃之中。

這是蘭德第一次花了一大筆錢卻未能盈利。同事們開始懷疑他是否絕對可靠。董事會長久以來一直在暗示他提出一個挑選繼任者的計劃。接着,他在70歲的時候被巧言勸誘而讓出了主席職位。這是他第一次不得不讓別人同意自己的研究預算,同時他也為自己缺少自治權而氣惱。他不太可能被解僱——無論是經濟上的還是精神上的,他都完全融入了公司的體系——但是,正如他的一個同事所說:「他喜歡成功。當最終他不能一直勝利時,事情對他來說會很艱難。」在經歷難熬的幾年後,他於1982年離開寶麗來,不久就賣了他的股票。他甚至缺席了5年後公司舉辦的50周年聚會。

寶麗來公司和蘋果公司在創始人離開后,都開始逐漸地失去優勢。他們的創新機構逐漸走下坡路,並開始落後於其他技術公司。面對微軟以及便宜的PC業務,蘋果公司失去了許多領先優勢。而寶麗來在一些管理決策的支持下組建了一小時照相實驗室,隨後發明了數字圖片,但這些決策最終卻起了反作用。到1996年,蘋果公司的發展面臨障礙,於是它召回了創始人,這位創始人隨即締造了商業史上重大的轉折。(而在寶麗來,事情開始變的棘手時,卻無法回到原點;蘭德在1991年去世,享年81歲。)

寶麗來依舊存在,但卻不再像蘭德和同事們建造的那個創新大熔爐一樣。自2001年以來,這個公司經歷了兩次破產,三次被出售。一名前C.E.O.因為詐被判刑50年。這個公司的現任總裁做出了向未來前進的承諾,但是幾乎沒有人期望寶麗來未來會成為非凡的科學智囊團,大家能夠同心協力的提出想法並且創造利潤,就像它之前做的那樣——或者蘋果公司現在做的那樣。現在大家希望蘋果公司的新C.E.O.蒂莫西·庫克(Timothy D. Cook)能夠以寶麗來的經驗為前車之鑒。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BO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